集团首页 | 公司首页 | 关于我们 | 团队队伍 | 公司产品 | 实验室与实习基地 | 党群工作 | 员工园地 | 学术科研 | 人才招聘 | 公司荣誉 
最新消息 · 央视采访!从太阳成集团到首艘国产邮轮——逐梦深蓝的广航女生    2024/08/15      · 太阳成集团tyc33455海缘筑梦兴乡“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赴开平市赤坎镇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2024/08/15      · 陈建平副董事长带队到太阳成集团tyc33455指导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修订)工作    2024/08/15
文章内容页
当前位置: 公司首页>>新闻报道>>正文
公司海洋材料平台建设初见成效——轮机工程学院尹衍升教授团队极地极寒材料研究获冶金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21-08-23 14:48 郭世俊  审核人:

(轮机工程学院 供稿)国家在“十四五”科技前沿攻关指南中提出了七大“卡脖子”领域:即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基因与生物技术、临床医学与健康、深空深地深海和极地探测。特别在第七领域中强调了深海及极地等严酷服役环境运维保障和材料研发。

公司审时度势,在广州交通大学筹建过程中,投入重资打造《海洋严酷环境材料蚀损过程控制与防护》工程中心;该中心依托学校航海特色及涉海工程团队建设的优势,将严酷海洋环境材料研发与蚀损防护凝炼为三个环境领域方向,即:南海湿热、深海极端、极地极寒

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公司严酷海洋环境装备与材料蚀损过程评价预测、微观组织分析等技术优势,持续加强在“极寒环境海洋工程装备用钢铁材料”研究方向与鞍钢《海洋装备用钢铁材料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研发,通过主持承担该国家重点实验室下达的“极地严酷环境船舶用钢蚀损机制研究”重点开放课题(项目编号SKLMEA-K202007),在理论层面重点开展了极寒环境材料的冰水状态冲蚀和磨蚀机理研究;测试了极寒环境船用钢板在不同载荷、不同工况下的摩擦磨损性能;揭示了在海水腐蚀与交变应力协同作用下钢板的腐蚀失效规律;分析了极寒环境船用钢板与海冰之间的摩擦及碰撞性能;其极寒环境蚀损机理研究专著《海洋极寒环境服役材料》获得2021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出版,为2021年度冶金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的获得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支撑。

冶金科学科学技术奖(原冶金部技术奖)是中国冶金行业最高科学技术奖励,单项授奖人数和授奖单位数实行限额;特等奖奖人数不超过27人,单位不超过15个;一等奖的人数不超过15人,单位不超过10个;二等奖的人数不超过10人,单位不超过7个;三等奖的人数不超过5人,单位不超过5个。其中,在科学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学术上为国际先进水平,并为学术界所公认和广泛引用,推动了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发展,或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可评为一等奖。2021年度冶金科学技术奖共评定奖项115项,其中特等奖4项、一等奖26项。公司与鞍钢国家重点实验室等4家单位合作申报的《极寒环境用高强韧易焊接海洋装备用钢关键技术创新及工程应用》项目获得2021年度冶金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该奖是公司海洋材料平台建设过程中继深海与南海方向获得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之后,首次在极地极寒材料研究领域获得科技奖励,该成果在极地材料研发领域的突破,不仅为国家极地船舶材料的国产化奠定规模化生产基础,也极大地提升了公司参与和主持国家“卡脖子”工程研究的能力并扩大了学校在海洋工程领域的学术影响;对公司交通大学团队建设及加速公司科研队伍牵头申报省部级以上奖励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附注:冶金科学技术奖是行业最高奖项,一等奖以上项目可以作为第二年度参选申报国家科学技术奖的初评。是经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由社会力量设立、面向全国评选的经常性科学技术奖;与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光华工程科技奖中华医学科技奖等奖励并列在统计时归入省部级奖励范畴的社会奖励。

关闭窗口

太阳成集团tyc33455(中国区)官方网站-Ultra Platfor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80873号

访问量统计: